耽美小说 > 都市 > 虚构幻想 > 第3章
    池洲“啊”了一声,“那我们考上了吗?”
    “当然。”
    虽然不是一个专业,但也算完成了当初的约定,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晚上,池洲答应了向谚的告白,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恋爱。
    *
    和无数校园恋爱一样,他们交往的那些年里有过许多的浪漫和惊喜,会在酒店度过放肆的周末,也会在新年夜的倒计时里许下携手未来的愿望。
    “……大四那年你本来要考研的,陪我去谈了个项目被对面总监看中,人家直接给了offer,你就没去考了。”
    “后来和我对接新项目的人就变成了你。”
    向谚絮絮说着两个人交往的过去,背挺得很直,胸前银质的领带夹在灯下闪闪发亮。
    池洲从桌上的果篮里摸了一个橘子放在手里把玩,一边听向谚说话,偶尔插话问些无关紧要的细节。
    他们喜欢在学校的什么地方约会,哪个食堂的饭菜好吃,哪一年的跨年夜去了哪里……
    大概是学校的饭菜都不够好吃,除去食堂的问题,向谚都一一回答了。
    提到大学毕业那年自驾去盐湖旅行时,池洲又一次打断他:“这次车祸你有受伤吗?”
    向谚撇开眼,“没有。”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池洲松了一口气,剥开手里的橘子皮,一点点扯着橘子瓣上的橘络。
    白色的细丝从果肉上剥离,露出晶莹饱满的果粒,池洲将剥干净的橘子瓣递给向谚。
    向谚摆了摆手,说:“不用。”
    “你以前都要我帮你剥好才吃。”他笑了起来,“不给你剥就一口不吃。”
    池洲正要收回的手随着话音僵在半空,剥好的橘子从手里掉了下来,在地上翻滚了几圈,停在向谚的脚边。
    剥去外皮的橘子沾满灰尘,已经不能吃了,池洲抬起头,视线从橘子转到向谚的脸上。
    不知道为什么,面前的向谚看上去特别难过。
    额头的伤口再次传来钻心的痛,池洲的眼前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光芒,在尖锐的鸣笛声里,他听见了向谚的声音——
    “快点想起来吧。”
    第3章 玫瑰
    池洲不常做梦,至少在住院期间没有做过一次梦,但橘子落地的那天晚上,他做了一场很短的梦,梦见了向谚。
    梦中的向谚站在一片看不见边界的镜湖中,发丝和衣摆在风里微微飘动,他轻轻招手,嘴唇一开一合,说着无声的话语。
    澄澈的湖水倒映出天空的颜色,带着咸湿和苦涩气息的风从池洲面前吹过,风中裹挟的细小颗粒落进眼里,激起一阵酸涩的刺痛。
    池洲眯起眼用力眨了眨,再睁开时,向谚又消失了。
    不只是向谚。
    那片漫无边界的镜湖也消失了,咸湿苦涩的气息散去,取而代之的是池洲看了整整七天的天花板。
    窗外天光大亮,绵密的云层里透出一缕阳光,树梢上的麻雀叽叽喳喳,对门的病人家属又在走廊聊天,空气里弥漫着若有似无的消毒水味。
    池洲彻底没了睡意,躺在床上怔怔地发呆。
    今天向谚又迟到了。
    他在梦里说了什么?
    池洲努力回想向谚的口型,梦里他们离得太远,镜湖倒映出了向谚的模样,却被湖风吹起的涟漪搅乱了。
    思虑无果,池洲抬起手抵在额头上,长长地叹了口气。
    他额头上的伤口已经拆线,结了痂的伤口被散开的碎发遮住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里曾经受过伤。
    “池洲。”护士在门外叫了一声,“你可以出院了,等家属来了去办手续吧。”
    池洲忙不迭收回神,应了句“好”。
    *
    池洲的父母来得很快,在护士告知他可以出院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带着妹妹赶了过来。
    父亲去办理出院手续,母亲和妹妹在病房里陪他说话。
    “终于能出院了,家里炖了乌鸡汤,回去给你补补。”母亲摸着池洲消瘦的脸颊,满眼心疼。
    “谢谢妈。”池洲顿了一下,快速翻遍大脑为数不多的记忆,像每次回家那样扬起嘴角对母亲露出微笑。
    坐在一旁的妹妹闻言抬起了头,盯着他的脸看了一会,在和池洲对视前又低头继续剥着手里的橘子。
    临近出院,桌上的果篮只剩下最后一个橘子,系着丝带的藤编篮筐里落了几片枯萎的花瓣。
    向谚送来的那束玫瑰在池洲的床头放了很久,没有人精心照料,花瓣已经完全干枯了,但向谚没有再带新的花来。
    开败的花没有带走的必要,池洲想了想,向谚应该不会为这种事情和自己生气,便自言自语道:“等会把花瓶里的花丢了吧。”
    母亲温柔的神情凝滞了,欲言又止,妹妹把剥开的橘子塞进池洲的手里,拿走了床头的花瓶,“我去。”
    她匆匆离开,很快就回来了,枯萎的玫瑰不见了,花瓶浸了水,湿漉漉的,水珠顺着花瓶的外沿淌下,打湿了桌上的花瓣。
    池洲忽然想不起来,向谚送花那天,花瓶里究竟有没有水。
    出院手续很快就办好了,池洲的记忆还没有完全恢复,父母不放心他一个人生活,希望他能回家住一段时间。
    池洲没有异议,他暂时还记不起自己毕业工作后住在什么地方,和父母住在一起无疑是当下最好的选择,只是没那么方便和向谚见面了。